幸福是當你完成了某個願望之後的滿足感,終於達成某個目標之後的興奮感,終於買到夢寐以求的逸品後的刺激,這是西方享樂主義的定義,他們認為滿足享樂的慾望就能感受到幸福。相對於享樂主義,也有禁欲一派的想法,認為慾望永無止境,達成一個願望之後,緊接著又會想要更大更好的東西,最後慾望會超過你的能力所及,也因為無法無止盡地滿足所有渴望,就會感到失望與痛苦,感到永遠無法達成目標的壓力與挫折,所以應該捨棄欲望,禁欲與嚴守紀律才能得到快樂。
中庸是這兩者之間最好的解決之道,不是捨棄所有的欲望,而是捨去不好的欲望,不是完全不設定目標,而是在能力範圍內,訂定可以達成的目標。完全沒有了目標、期望與欲望,會變的過於消極。常常活在別人的期望中,或是老是拿首富的財產來做為目標,則祇是徒增自己無法達成目標的痛苦。認識自己,是實行中庸之道,達到幸福人生的必要條件。從理財規劃來看,認識自己就是了解自己的財務現況,只有從現況的分析出發,才能了解什麼樣的長期財務目標是合乎中庸之道,從合理的目標,來提出規劃建議,這就是幸福理財規劃的成功關鍵。
註:本文為【欲望少一點,幸福多一點】之讀後感
1 則留言:
有所謂的"正向心理學",即是心理學中的一支,研究方向從治療疾病轉向推動幸福.
例如: http://www.ppc.sas.upenn.edu/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