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台北捷運雙連站與中山站之間的地下街書市時,發現很多出版社的書籍在打折促銷,其中商業週刊出版社的書籍打四九折,感覺上比博客來網路書店還要划算,真不知道地下街書市怎麼能夠賣的這麼便宜,雖然書的外皮看來比較陳舊,賣像不是很好看,不過我們買書,為的是裡面的字與知識,書皮上的一點瑕庛,其實絲毫不減讀書的樂趣,也就不需要在意了。
從眾多商周書籍中,我選了這本『巴菲特核心投資法』,最近幾次被奇怪的編輯書所害,這次挑選商周出版,羅伯特.海格斯壯的著作,相信不會是本無趣的書。雖然寫過也讀過很多研究巴菲特投資法的文章,閱讀這本書時,作者還是能夠激發我投資思考的不同角度,而且擁有越多的背景知識與跨領域的常識之後,我越發現巴菲特核心投資法的精華之處,本書並不會給人千篇一律的感覺。
本次閱讀時比較有趣的發現有,海格斯壯點出集中持股的優點,持股15種以下時,長期投資獲得超越市場報酬率的機率較高。但是他也指出,除了巴菲特以外,其他核心投資法的大師,如凱因斯、孟格(蒙哥)、諾內與辛普森,都在十年的投資期間中有三到四年的績效比市場報酬率還差,但是最後還是能夠達到超越市場的結果。顯示用短期績效來衡量一個投資人,例如每季的排行榜,完全是不合理的方式,如果他們是一般共同基金的經理人,很可能會被唾棄或撤換。
就像賭徒在二十一點賭博遊戲中獲勝的秘訣一樣,要將賭資集中在自己獲勝機率較高的時候下注。巴菲特核心投資法除了持股要少,也要集中投資在獲勝機率較高的標的上,例如凱利方程式所建議的,在獲勝機率55%時,下注10%,在獲勝機率70%時,下注40%(2*Probalility-1=X)。
投資風格分析也被巴菲特一派投資人認為是無意義的研究,這是許多理財顧問曾經學習過的方式,將投資風格分為大中小型,以及成長、混合與價值,分別利用一些財務數字來決定一個投資組合的投資風格。認為投資報酬率小型股優於大型股,價值型優於成長型。其中成長型與價值型的分別最被濫用,諾內寫了一篇文章反駁某評論家指責諾內的價值基金名不符實,因為他持有某些高本益比的公司戴爾,事實是當他幾年前買進時戴爾時本益比6,評論時該戴爾一般被認為是成長型,難道應該在本益比12時就因為無法忍受本益比過高而賣出嗎?長期投資的價值型投資人,不會只因為本益比過高而賣出,光以目前持股來評論,而不看買進時的狀況,更是不合理,因為公司的評價是動態而非靜態的過程。
巴菲特則是再次拿出同樣的一句話:『股票的價值就是投資過程中,未來的淨現金流入以適當的折現率折現後加總而已。』,公司獲利的成長性只是內在價值估算的一部份,一般人以為的成長型與價值型的分別,只是投資顧問裝飾用的話語,沒有多少用處。
延伸:
上班族投資理財-有關華倫‧巴菲特之文章整理
RichMall理財精算網-華倫.巴菲特(Warren E. Buffett)企業投資法則
巴菲特價值投資討論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