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書可以知道台灣助理教授的薪資約在七萬,成為教授後約為十萬,接一個國科會計畫,每月約有2萬元的計畫主持費。不過朱也指出作為一個知識追求者,應該避免為了錢而去追求太多雜務,才有機會在知識追求的道路上有所成就與快樂。不過朱認為國內的教授敘薪太過僵硬,無法提供差別與適當的市場機制,讓知識追求者難以專注在學術研究這條路上努力。
朱敬一認為作為一個知識追求者應該先求廣博,各種學科的通識教育都該涉獵,讀書應該要「不住相」,也就是不計目的地廣泛吸收知識。目標應該是像過去的通儒,有興趣的題目就去研究,不要拘泥於學科的界線。有系統的研究固然是主流,但是遍地開花也未嘗不可,反而應該避免像老狗總是玩同一個把戲。有胡思亂想才有知識創新,培養自己胡思亂想觸類旁通的能力,才像是知識追求者的行為。
教授的績效在於學術的發表與同儕的評鑑,應該勇於國際化,朱敬一認為國際化就是接受嚴格的檢驗,本土化與國際化並不衝突,本土化意味取材論證的本土化,朱期許未來的知識追求者要勇於接受國際同儕的檢驗。而面對國際期刊的退稿或是教授升等的失敗,應該要虛心面對,學術界的慣例是審稿或有誤差,甚至得到諾貝爾獎的文章,都有被退稿的經驗,何況是一般人呢?學術界擔心的是「誤讓不夠資格的人評審通過」,比較不擔心的是「誤讓夠資格的人評審不通過」,因為好人自有識貨的學校或期刊最終會接受。
知識追求者的生涯是寂寞的,需要無比的毅力,所獲得的知識的愉悅又是難以與人分享的,外人只見到勳章的光環,不知道你幾十年來的努力,遭遇了多少挫折,有多拼命才堅持過來。耐的住寂寞,越挫越勇,能不被千千世界迷惑,以知識探索為樂,這就是適合成為知識追求者的人。
2 則留言:
ㄟ,應該是朱敬『一』,不是朱敬『之』喔!!:)
我滿喜歡他的文章,很有說服力。
謝謝你,Yukie,不好意思,是我的失誤。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