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去散步的時候,走到新北投的新石堂書局,進門左手邊一個桌子上面展示了非文學類的新書,一眼望過去都是有關
投資理財的書籍,大多數是所謂資深財經濟者的新書,很多位都還出了第二集第三集,當然由於他們的記者背景,文字往往較為淺顯易懂,故事往往較為生動,標題也十分聳動。內容呢?大多是乏善可陳,有時就像還在寫新聞稿一樣,將別人的報導在復述一次,加上新聞主播式的評論,一篇文章就如此結束。如果不是在書店裏可以隨意翻閱,如果買回家我大概會捶胸頓足一番。不過由於他的淺顯易懂,與這些電視名人的品牌魅力,我相信他們可能還是暢銷書,才會擺在這麼明顯的地方。這樣的故事就像當年美國西部淘金潮,去淘金的人沒賺到錢,真正賺到錢的是賣牛仔褲的商人。
8 則留言:
這年頭,只要敢現,似乎就是專家了。可惜沒人可以口試他們一下,只要問問他們如何評估一家公司的價值即可。
我也很訝異怎麼出現這麼多理財專家,尤其是記者出身的。
Bank Marx
應該說只要會包裝外表把自己弄得看起來很厲害就行了吧,
不知道pjhuang有沒有看過穩健理財十守則這本書,它一開始寫的真的很傳神.
令人悲哀的真相是世界上只有三種財務預測者:不知道的人,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以及知道自己不知道但假裝好賺大錢的人,這些人有什麼用她們關心的不是你的利益,而是自己的利益,他們的專長是為自己謀求利益!
黃大哥 那有啥書可以看阿...
大家常常忽略了,正式的教育體系中,往往有十分扎實的知識,能進了學術殿堂的書籍,雖然讀來無味,卻是真正智慧的累積。
要學投資,豈有忽略投資學教科書的道理。要學保險,當然要讀保險學。
不過多數人往往祈求捷徑,然而,捷徑並不存在。真要懂一件事,豈有不下工夫的方法。
別忘了巴菲特,也是葛拉漢的投資學課學生。
大眾要的是驚奇的故事,那種幾年賺了幾倍的事例。這類事例絕不難尋,絕對會有,這是機率問題,當然也有高手,問題在於,這些事例無法複製,無法普遍化。
看這些故事,對理財沒什麼幫助的,最需要的是淡淡的白開水。
Bank Marx
個人覺得
知識及資訊不同,
這麼多記者出身的理財專家,
提供的多為資訊
要紮好知識
就要做好基本功
最近讀到一句化和大家分享
是前教育部長曾志朗引述一位科學家的話
"成功等於'足夠的'知識加上想像力及毅力"
太多的知識不一定造就成功
沒有想像力及執行的毅力
就成不了大事
請問 pjhuang 前輩,你對"窮爸爸,富爸
爸"作者一系列的著作有何看法?..也是像一般的理財書籍一樣嗎?
窮爸爸,富爸爸,寫的很好,好在他用一個小說式的方式,讓人一讀欲罷不能,有點像武俠小說,前幾本寫的較好,最後幾本有點像爲了出版社而出的書。對引導平常不注意理財的人,開始注意賺錢與理財的方式,有很大的影響力,很多人因此開始注意要理財,我想這是他的貢獻。
不過用這種文體,也表示他的目標讀者是在初學者,深一點的東西需要的篇幅太長,讀多了覺得有點累贅。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