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3/15
理財規劃顧問的建議可以聽嗎
如果將來這社會上真的出現,以顧客的目標為優先的理財規劃顧問服務,消費者真的可以完全聽顧問的建議嗎?同樣是標榜巴菲特選股原則,恐怕不同顧問對不同公司也難以有一致的結論。同樣是分散投資,不同的程度與資產配置比例,恐怕也很難一致。面對現在的財務缺口或未來的財務目標,也會有全然不同的建議規劃。就像生病時,不同醫師可能會開出不同的藥單,有的積極,有的保守。如果你吃不慣某位醫師的開藥,相信你也會找另一位醫師,尋求第二意見,甚至可能會自己調整藥物的份量,相信很多人都有自己將藥量减半的經驗,我認為理財規劃的服務,將來也可能像全民健保診所一樣的普遍,大家能獲得適當的規劃,必然能改進更多人的退休生活。在哪個時候來臨時,我們也不需將理財規劃顧問的話當作聖旨,而是應該將這樣的顧問服務當作社會的理財基礎建設,可以在不同顧問中選擇能幫助自己的顧問,就想我們選擇能治好我們的醫師就診一樣。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6 則留言:
生病時,自己調整藥物的份量,絕對是錯誤的行為,反而常常會造成抗藥性。 影響治療。
Hospital-shopping 的惡習也是健保財務惡化原因
黃先生
見到您BLOG的堅持十分感動
我會定期來看您的BLOG
也希望您繼續努力
twhsi
舉個簡單的例子,每次從醫生開的藥中,我常常都拿掉胃藥不吃,只要願意從醫生開的藥中,多研究一下藥典,多研究一下醫生開的藥的目的與效用,病人不是完全沒有能力理解醫生開的藥的目的,人家說久病成良醫,我實際上的經驗,有些沒有持續進修的醫師,在特定疾病(我家人生的病較為特殊)上的常識,可能比我們病人還少。很多時候我們提到的國外最新療法與用藥,國內都還在研究階段,第一線的醫師可能都還不清楚。
當然抗藥性的問題也很嚴重,但不是每件自行調整都會造成抗藥性的問題,也有可能醫師開的分量不好,讓病人受苦,只為了堅持醫師開的藥量而完全不及時檢討藥量對病人造成的痛苦,也失之公允。
我想關鍵在於消費者面對一位理財顧問的建議是否應奉為聖旨,還是應該嘗試理解建議的效用與副作用,做出符合自己的最後決定,就像醫療界的臨終關懷,選擇不積極治療,或選擇對自己退休規劃基本上有害的方式,也有可能是消費者的適當選擇。
尋求第二意見,可能會變成逛醫院嗎?也許。從一而終,萬一遇到不夠熱心的醫師怎麼辦?我們從經驗中都應該可以知道,熱心的醫師和冷漠的醫師,醫療品質可以天差地遠。理財顧問也是相同。
twhsi, 謝謝你的鼓勵
同意PJ 的看法, 但是調整處方簽建議還是要與醫師討論, 畢竟這多少牽涉到醫療法的層面, 當然這也牽涉到後續保險理賠與法律爭議的事宜.
家父是多年老人失智患者, 不同醫師的診療觀點, 家父的病情就呈現極大的變化, 當然有的醫師秉持希望病人能康復的觀點, 有的醫師則是認為此症狀以目前技術而言是不可逆的進程,主張應以家屬的負擔與病人的生活品質為考量.
其實兩造我都很感謝, 但是最後我選擇後者, 並與其成為可以談話的朋友.
回到對於理財顧問的看法, 希望能像家庭醫師一樣, 能了解我的家庭現況與未來需求, 懇切的給予建議或是託付執行. 並能成為生活上的朋友. 至少我不喜歡拿著存摺去銀行找個理專, 結果分配到的有限時間裡被推銷許許多多需要時間理解的金融商品, 這跟看拿健保卡看門診沒有多大的區別.
希望這也是一種典範移轉的過程, 與當年保險業務員被外商壽險顧問所取代一樣
典範移轉
我喜歡這四個字
要隨著世界的轉動
要跟著轉變自己的觀念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