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5/08

如何更快樂

讓自己更快樂是不需要太多解釋的目標,目標讓自己更痛苦感覺很難接受,除非是苦盡甘來,否則基於人性或動物本能,都應該會去追求更快樂。然而,該要如何做,才能更快樂呢?當代心理學的研究嘗試回答這個問題,Sonja Lyubomirsky在〈The How of Happiness〉整理出了有科學研究根據的十二種方法。

分別是:
練習感恩
培養樂觀心態
避免想太多和與社會比較
行善
培養人際關係
發展因應策略
學習寬恕
增加心流體驗
品味生活樂趣
設定及追求人生目標
信仰宗教或培養靈性
照顧身體(冥想、運動、表現得像個快樂的人)


她還另外提出保鮮的方法,活動要有適當的間隔跟多樣化,藉著多種嘗試來最佳化增進快樂的程度。

Philip Zimbardo 和 John Boyd在〈The Time Paradox〉中提到,要活得快樂,必需要有合適的時間觀,並將Lyubomirsky的十二種方法分別用時間觀來分類,他們認為快樂的人必需要有,高度的過去正面型時間觀,中度到高度的現在享樂型時間觀,中度到高度的未來型時間觀,低度的過去負面型時間觀,低度的現在宿命型時間觀。相當於,要能從過去挫折中學到教訓,現在要適度享樂,要適度為未來儲備,要避免抱怨,要避免感覺不論怎麼做都沒差。

Zimbardo的時間觀分類

過去型:練習感恩、避免想太多和與社會比較、學習寬恕
現在型:行善、培養人際關係、增加心流體驗、品味生活樂趣、照顧身體(冥想、表現得像個快樂的人)
未來型:培養樂觀心態、發展因應策略(處世)、設定及追求人生目標、照顧身體(運動)
超驗未來型(相信死後還有...):信仰宗教或培養靈性


我想,雇用理財規劃顧問,可以算是一種增加自己未來型時間觀的好方式。高度未來型時間觀的人多半財務狀況很好,而多數財務困窘的人則是現在享樂型和現在宿命型較高。嬰兒天生就是現在享樂型的時間觀,這是人類的預設時間觀。未來型時間觀多數是後天習得,需要在有秩序、穩定的成長環境下,才容易培養出未來型時間觀。藉由雇用理財規劃顧問,仔細思考討論未來的計劃,可以提高自己的未來型時間觀。人多半在現在導向的海洋中埋頭游泳,只有偶而才抬起頭來反省一下,計劃一下未來,然後,頭又再埋下去。對多數人而言,付錢讓一位勤奮的理財規劃顧問,提醒你多抬起頭來幾次,絕對很划算。就像減肥運動靠自己容易放棄,不如付錢參加固定課程,比較能養成穩定的習慣,多去運動幾次。

而對提早達到財務自由的人而言,最有可能就是高度的未來型時間觀,配上低度的現在享樂型時間觀。因此,對這樣的人而言,如何更快樂的秘方,多半是在現在型時間觀的這些方法中,行善、培養人際關係、增加心流體驗、品味生活樂趣、照顧身體(冥想、表現得像個快樂的人)。減少目標,減少計畫的細節,降低一點未雨綢繆的準備。對一般人很不好的賭場,也許對低度現在享樂的人是一個增加現在導向的環境。定期接受按摩也是Zimbardo針對低度現在享樂的人的建議。

Zimbardo提出五條達到財務自主的建議:投資的最佳時機是現在。在股票市場內的時間比進入市場的時機更重要。了解自己的時間底線(還能投資多久)。不可操作市場時間。現在享樂型時間觀是一種昂貴的習慣(不要貸款享樂)。

Tal Ben-Shahar在〈Happier〉中指出,不要誤把達成目標後的解脫感當做快樂,而是要找到兼具樂趣和意義的目標,再去追尋這一種目標。目標和成就的關係明確,有設定目標的人比較有成就。但快樂和目標的關係就沒有那麼明確,不要誤以為達到目標就能使我們長久快樂。目標在快樂中的角色,是讓人毫無牽掛地享受當下,不會進退兩難。重點是擁有目標,而非達到目標。例如:成長、建立人脈關係、貢獻所長這樣的內在目標,避開財產、名氣、職位那樣的外在目標。目標必須是自己選的,主要是你想做的,而非該做的,從你能做的範圍中,挑出你最想做的。

沒有留言: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