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01/31

這樣不算內線交易嗎?

中信證券大股東也是經營人,因為比一般投資人了解中信證券大舉買進開發金股權,在一般投資人知道此消息前就先同步買進中信證券股票,等到消息公佈,中信證券可能結合官股入主開發進,爭取經營權,中信證券股票因為所擁有的開發金股票上漲利益,大股東也因提早回補中信證券股票而獲利。雖然證期會不認為這是違法內線交易,其實與內線交易有何不同,大股東因知道尚未公佈給一般投資人的消息,而提早買進股票,就算不違法也是極不公平的。

2004/01/30

發股利還是發股息好?

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將慎重考慮開始發股息了,發股利所造成的股本膨脹終於也讓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感到壓力了,股本膨脹需要獲利的大幅成長,才能維持股價不墜。發股利實質上對長期投資者而言,毫無幫助;發股息至少投資人還拿回現金,發股利還不如什麼事都不做,既不發股利也不發股息,若發1股配發1股,其實投資人的持股比例與股東權益比例都完全不變,賣配發的一股等於賣原來的半股。但長期而言,股本膨脹造成每股盈餘成長率增加不易。舉例而言,若A公司股本1000股,今年盈餘1000元,每股盈餘1元,若本益比10倍,市價10元,若每股配1股,變成2000股,若明年盈餘不變1000元,每股盈餘0.5元,若本益比10倍,市價5元,每股盈餘成長率-50%(由1元到0.5元);若明年盈餘成長為2000元,每股盈餘1元,若本益比10倍,市價10元,每股盈餘成長率0%(由1元到1元);但若沒配股則每股盈餘2元,若本益比10倍,市價20元,每股盈餘成長率100%(由1元到2元)。我們通常會喜歡能為成長期每股盈餘成長的公司,而配股會讓它比不配股不容易做到。
http://mail.ebtnet.net/~pjhuang/

2004/01/29

期待台灣的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出現

在各種投資工具中,我們台灣一直缺乏與不動產相關的小額投資工具,個人自行投資房地產再出租,成本往往需要200萬以上,並需要花時間去做出租的管理工作,一般人也沒有專業的不動產知識去做。如果能有出租物業管理公司代為管理,發行以出租住宅或出租商業辦公室為本的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可以讓台灣投資人以小額的資金獲取5%~7%的穩健租金收益。由於長期債卷市場、短期貨幣利率市場、股票市場與住宅出租市場等,是我們做投資組合時希望都包含的類型,由於這幾個市場不會同時漲跌,組合後可以降低整個組合的整體波動風險的幅度,獲得較穩健的獲利。不建議使用外幣計價的外國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取代,因為匯率的風險可能會讓原本的投資組合效果難以估計,總投資組合中外幣計價的各類產品應該另外分開計算,並維持在較小的比例,畢竟都要換回台幣才能使用。

2004/01/28

理財是件很私人的事

所以你很難問別人而得到一個好答案,沒有一個答案可以適合所有的人,它只能在與人討論的過程中,逐漸形成適合你的理財計劃,首先你需要找位你可以信任的理財專家,如果你很不願與人討論自己的財務,你也可以學習自己做自己的理財專家,與自己筆談。你要對你的專家誠實,不論是財務狀況或是生活目標,你們要反覆多次討論目標的細節與內容,由細節中歸納出你生命中重要願望的優先順序,調整你部分不切實際或互相矛盾的期望,坦誠地檢討你目前財務的現狀與缺點,詳細討論與說明改進的方式,定期檢討與監督計劃的執行。由於它是這麼的獨一無二,所以一位理財規劃顧問與其每一位客戶的關係都是唯一而不能被輕易取代的,它需要信任的建立,觀念的溝通,很難被移轉給別人的,也因為它的獨特性,所以這樣的服務的價值也就高低相差很大。但是其實如果你自己沒有認真地參與這個理財規劃活動,並從中釐清生活目標,改變了自己的財務習慣,從中學習到了理財之道,再好的顧問也不能押著你去改變與學習,因為理財其實是件很私人的事,別人可以拉你一把,但也要你願意伸出雙手。

2004/01/27

漫步華爾街

漫步華爾街,天下遠見出版社,作者墨基爾(Burton G. Malkiel),譯者楊美齡,是本絕對值得一讀的經典之作,特別是對想投資致富的朋友們,他用歷史上不斷重複發生的事實與許多學術研究的結果,來證明所有已知的投資方式,沒有一種能保證長期獲利能高於平均值。他的基本根據就是效率市場與價格隨機漫步的立論,以及如果有任何方法曾經有效,一旦被廣為使用,該方法也會因為太多人使用而自我毀滅,如果真有一種方法可以預測股價,它也必須保持是個祕密不被人知道,才能有效,對想尋找致富投資方法的人而言,它等於不存在。作者的建議是按照你的收入與年紀,按比例分配資金於指數型基金、債卷市場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及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以適當的風險來獲得與歷史平均值相符的報酬率。作者也承認自己挑選股票以期打敗市場是一件十分誘惑人心的遊戲,人人都想打敗市場,但只有少數成功的人,其實運氣的成分占了絕大多數,沒有什麼偉大的方法可以永遠長期的戰勝市場,只不過人總是自以為是。

2004/01/26

下一代的幸福,要靠父母嗎?

很多中國人在做理財規劃時,都會將很大的一部分的金錢規劃成將來要留給下一代的遺產,而且會預算要為子女花很多教育的經費,雖然同時他們也期待子女再自己晚年的時候會照顧自己,不過時代在轉變,國人漸漸受到美式文化的影響,子女與父母分居遙遠的兩地越來越多,各自財務獨立的現象也越明顯,這個趨勢在都會區更是明顯,把自己的退休與老年生活依靠在下一代上,恐怕不太保險。而且如果你看古往今來成功成就的人,大部分都是小時候苦過來的人,給自己的下一代太優裕的生活,可能會適得其反,留太多遺產,導致他們覺得人生沒有意義,不需努力奮鬥就可以享受,沒有了奮鬥的動機目標,愛之適足以害之。我們可以給下一代最大的禮物是,家庭教育,不是才藝班補習班或出國留學,當然若能力所及且他自己也想要體驗,參加也無妨。如果你在財富剛開始累積的時候有了下一代,小孩的支出可是實實在在的,當然會對你財富的累積有很大的影響,最好還是節省支出;若是你老年得子,即便已經有錢了,也要刻意營造艱難的環境給你的下一代,要讓他們知道,一分一毫當知來之不易;一絲一縷當思物力為艱。下一代的幸福要讓他們自己去追求,太多父母的幫助,反而讓他的人生失去精彩,我們能給他的該是人生的經驗,與良好的家庭習慣。

2004/01/25

短期投機與長期投資?

我們常說短期內交易頻繁,靠技術分析圖表預測進出的人士,叫做短期投機;而依據基本分析買進後長期持有的人士,就叫做長期投資。我們往往以為長期投資的人似乎才是正派的投資人,有良心的投資人,不像短期投機客,我們愛叫他們是賭徒,其實事情的界線沒有麼明顯,黑白對錯也沒那麼清楚,兩者其實都是靠對未來的預測,技術分析的人認為這是個有效率的市場,所有的消息都已經反映在股價上,所以用過去的股價可以預估未來的股價;基本分析的人也認為這是個有效率的市場,終有一天股價要反映公司帶給投資人的股利,股價終究要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所以其實兩者是半斤八兩,都是靠著對未來的預測來投資,而這兩種預測方式都沒有百分之百準確的法則。短期投機的人要當心隨時會輸光,所以要常常看盤盯緊隨時的變化,致富這條路上走的辛苦。長期投資的人要當心被公司派所騙,對未來的預測太過樂觀,一生心血付諸東流所託非人,也不見得多容易。投機很可能短期快速致富,如果你能見好就收,賭贏就趕快走人,久賭必輸。投資的人只能靠分散投資長期累積,要是能識得千里馬,又對他長期保持信心不變,也有機會致富。唯一的不同大概是投資的這一邊,一面還可以工作賺錢,一面尋找可以信賴的千里馬,不必像投機者那麼辛苦,歷史上投機致富者,都曾經至少破產一次以上,然後才反敗為勝。

2004/01/24

併購的財務手法,投資銀行不會跟你說的事?

表面上企業併購可以因為人事的精簡與資源的共享,而發揮更高的效率,或是可以充實產品線,讓企業擴大市占率或進入本來沒有的市場,因而產生企業將來每股盈餘的成長,事實上是只要藉著不斷併購的財務手法,配合適當挑選的被合併對象,不費吹灰之力,每股盈餘就能成長。以下是個簡化的例子,假設公司A是間績優大公司,共發行有1000股,每年盈餘5000元,每股盈餘5元,市場給他20倍本益比,市價100元;被併購的公司B則是較不被看好的小企業,共發行300股,每年盈餘1500元,每股盈餘也是5元,但市場只給他10倍本益比,市價50元,公司A願以0.6667:1(或2:3)併購公司B的股票,對公司B的股東每股50元的股票可以換到價值0.6667*100=66.67元的公司A股票,溢價33% = (66.67-50)/50。合併後所有300股公司B股票換成200股公司新發行的股票,盈餘變成6500=5000+1500元,每股盈餘卻神奇地變為5.41 = (5000+1500) / (1000+200)元,這個手法的關鍵就在本益比,公司A只要不斷找有盈餘但本益比比它低的公司,每年做一次這樣的併購,他自己企業的每股盈餘就能神奇地成長,不了解的投資人很容易就以為公司A前景大好,每年的每股盈餘都能不斷地成長。事實上不過是財務數字的騙局。

2004/01/23

鑽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

我們的許多想法通常已經被商人影響與洗腦,長久以來在音樂、小說、電影中都可以找到許多商人斧鑿的痕跡,他們努力的將一些似是而非的觀念,甚至相反的觀念,深深植入人心當中,鑽石是女人最好的朋友?恐怕女人才是鑽石商人最好的朋友吧!如何區分生活中的想要與需要,是想過簡單生活的重要能力,對任何經典名句或流行語言,我們應該多培養懷疑批判的能力,如果你問10位女士,恐怕有9位會說鑽石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只要有能力,一定要擁有的啦,她會說它很漂亮,可以彰顯身分,可以永遠戴著,他代表你的愛;如果你問10位男士,恐怕有9位會說汽車是必需品,而非奢侈品,就算沒能力也要貸款分期,它可以帶我們到任何地方,它的馬力有多大多棒,它的外型如何流線漂亮,它可以彰顯我們的身分。我們生活在這許多商人指鹿為馬口是心非的強力宣傳中,要把持住自己的人生之舵,才能安全的航向富裕的陸地。

2004/01/22

恭喜發財,你怎麼發財呢?

大家恭喜發財,新的一年你打算怎麼發財呢?網友常常會問我要如何投資才能賺到錢,發大財呢?要買哪些股票才會賺錢呢?一方面我不可能把自己苦思的結果公佈,造成自己賺不到錢,巴菲特也說過,若非法律規定他要公佈他公司的持股,他一點也不想讓別人知道他的操作,徒增自己賺錢的困擾,我也一樣。另一方面,我也覺得一開口就想知道如何操作的人,與到處尋找明牌的六合彩迷無異,以為一次的明牌就能讓你翻身嗎?如果你認為投資理財只有投資方法是值得學習的,那你就把優先順序弄反了,個人投資理財首要的課題是,日常生活的財務要健全,以上班族為例,一要沒有債務,二要收入大於支出,三要存有急難準備金,完成這三個前提,再來談學習如何投資才有意義。因為當你學到投資觀念,也有自己的投資策略,你需要有堅持下去的信心,要有這樣的堅持,你必須先有安穩的生活,如果你債台高築、入不敷出,很容易就動搖你的信心,學到再好的投資方法也經不起你的生活困頓,逼得你信心動搖。希望新的一年大家都能按部就班發大財!

2004/01/21

奔騰年代

剛看完一部電影[奔騰年代]Sea Biscuit,覺得人生不論是在過去的年代還是現代,面臨的問題其實都是類似的,故事描述1910年左右美國經濟大蕭條時代的故事,一位美國東岸的修車輪工人到西部創立汽車事業,在事也如日中天時,遇上他人生的挫折,一場車禍他失去了自己的獨子,偶然他又重拾騎馬的樂趣,並開始養賽馬的興趣,他找上了一位失意的賽馬訓練師,一匹嬌小但怪脾氣的賽馬,與一位有天份卻身材高大的騎師,三個人一匹馬,由不被看好到贏得許多大賽,也鼓舞了當時的大眾,只要願意努力,加上再一次的機會,人人都能像Sea Biscuit一樣發揮潛力。很傳統的美國夢的故事,只要你努力,就能發揮潛力克服困難,但是我覺得單是努力還不足以讓你致富成功,劇中隱藏了另一個致富的秘訣,劇中最有錢的人,是這位冒險到西部創業的修車工人,雖然騎師跌斷腿也要再騎馬比賽的精神另人欽佩,且訓練師與騎師贏得大賽也能賺錢,但是都要靠每天不間斷的訓練換來的,我們應該學習的其實是這位創業者,細心的發掘比自己有天份但失意的人,雇用他們,適當的提供訓練與支持,讓他們為我們賺錢,當個伯樂,不必做個千里馬。

2004/01/20

做勞方還是做資方,是窮與富的差別

剛剛看了一個鄭弘儀主持訪問鄭村琪的大話新聞,有一些感慨,當然勞工面對資方的資遣失去工作,特別是年老又沒有一技之長的勞工,十分可憐,但是這些勞工,他們心裏始終都只想到,如何才能繼續做個勞工,希望老闆繼續給他工作保障付他薪水,鄭村琪奉獻於台灣工運的推動,也只是希望增加勞工權益,保護勞工,他們的目標只是繼續當勞方,這才是更可憐的地方。無可諱言我們是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但資本主義的優點是人人都有成為資方的機會,你看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富有的人都是資方,貧窮的人都是勞方,這是毫無疑問的道理,人若想要生活有保障,就應該站到資方的這一邊,人人都可以成為資方,是資方主動的創業精神讓公司成立,讓公司運作建立制度,生產與提供消費者需要的商品,也改善社會的生活,當然資方是要靠勞方的勞力才能達成,但是資方若要回饋也不是回饋給這些勞工,而是要回饋給提供他公平創業機會的資本主義,資方對社會可做的貢獻應該是確保資本主義繼續,所以每個勞工都有創業成為資方的機會,只要你願意,每個人能成為資方,唯有如此才能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富裕起來。別忘了上班族也是勞工,開始投資理財就是你跨向資方,可以做的的第一步。

2004/01/19

如何避免衝動性購買?

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深知衝動性購買的道理,他們設計動線與產品的位置,強迫你在賣場裏多繞幾圈,他們深知你待的越久,就越有可能會衝動地買下一些東西,他們會給你五花八門的產品與漂亮的廣告,只要你待的夠久,看的越多,總有一些東西會突然吸引住你的注意力,然後你就會很想擁有它,有一種入寶山不能空手而回的感覺。如何避免衝動性購買?第一是去了解與注意商場與商人在想什麼?越了解他們的伎倆,越有機會恢復理智,你知道它故意把甜點零食放在用餐後離去的動線上,你知道它故意設計集點消費的贈獎活動,要你絞盡腦汁去多買一點。第二是減少暴露在商人推銷攻擊下的機會,減少到商場的次數,且縮短在商場的時間,待的越久,越會東想西想是否要買點什麼來配合剛買的東西。第三是只買也只看計劃中要採購的東西,堅守每次只買有計劃要買的商品的原則,就算有看到吸引你的東西,也只能列入下次要買的清單,這次一定不能買,告訴自己如果我回家後還是很想要這個商品,我下次一定會再想到要來買,無論如何這次不能買。你可以寫滿一大張下次要買的清單,回家後再來思考是否要買,通常當你看不到那個商品的時候,你才能真正有理智地區分出你是否需要它,就像我說的,如果你真的很愛它,你一定會記得它,如果你下次還是忘了它,它大概就不是你真的需要的與想要的東西了。

一位網友提供她的方法:
先想一下這個東西什麼時候會用到?
會用幾次?
如果不急著用到可以等到要用再去買
如果不常用到可以向人家借用一下
另一個方法我常用~
"這個東西我真的很喜歡嗎?"
我會不會買回去又發現有別的東西更適合ㄉ
比較一下其他的會不會有更喜歡ㄉ
就離開現場到其他類似的店比較價錢
如果回來看還是喜歡它就買囉

2004/01/18

退休計劃

什麼樣的人可以提早退休?曾經聽一位牧師說,人生在世,要讓任何奇蹟發生,靠的都是信心與立志,唯有信仰神並奉行神的旨意的人,神蹟才會發生在他身上。雖然你不一定是有信仰的人,至少要做個信仰自己的人,任何一件有意義的事要被完成,都是需要堅持與努力,例如提早退休這樣的事,如果你從來沒有花1小時以上的時間來想它,或是從來不相信自己可以拋開用工作賺錢而退休生活,它幾乎不可能自己來到,不管你已經有多少錢,人的慾望與不安都是永無止盡,想想世上有多少人有上億以上的資產,卻還沒退休呢?錢永遠買不到你所有的慾望,也不可能滿足你所有的不安全感。與其讓錢的金額大小來決定我們的退休時間,不如讓我們用退休時的錢來決定我們的生活水準,來決定我一天能花多少,調整我們退休的生活方式來配合支出的限制,在你退休前,收入是你時間的主宰,當你退休後,支出是你生活的主宰。如果你也想提早退休,你應該要先設定一個退休的時間,例如10年後,再依據你現在的收支設定到退休當天的退休金準備金額,例如你目前淨資產0元,每年收入80萬,設定可以存40萬元,每年投資報酬率設定15%,你的退休準備金目標為812萬=FV(15%,10,400000),退休金操作將轉為保守,設定為每年5%報酬率,退休後每月支出上限為33,839 = 812萬*5%/12,如果你在這15年中努力增加收入減少支出,努力學習投資增加年報酬率,也許你可以更提早退休,或是達成更高的退休準備金,這10年間,你要思考的是退休後你如何生活,如何以有限的支出上限和無限的時間,活出你人生的精彩,因為當你退休後,你再也不需用你的時間去換取收入了。

2004/01/16

停利與停損

有些人會告訴你一個好的操作方式,就是嚴守停利與停損點的設定,只要能確實做到停利停損就算短線操作也可以賺錢,其實這真是很危險的事,如果我們相信大部分人猜對趨勢與猜錯趨勢的機率各占一半,如果你越短線操作,表示操作次數越多,就算不算手續費與證卷交易稅,次數越多,機率就越接近一半一半,如果你每次都設定10%的停損與停利,若你一年交易100次,有50次成功賺10%,另外50次賠10%,不管發生的順序如何,你一年後的資產會縮水到原來的60.5% = 1.1^50*0.9^50,若你一年交易20次,則資產只會縮水到原來的90.4%=1.1^20*0.9^20,交易次數越多賠的就越慘,且猜錯的機率就越接近50%,更何況還有千分之1.425的手續費與千分之3的交易稅,若交易100次,有50次成功賺10%,另外50次賠10%,扣除手續費與交易稅只剩下38.8% = [1.1*(1-0.003-0.001425)]^50 * [0.9*(1-0.003-0.001425)]^50。若你將停利與停損的設定增加到20%則你會賠的更慘。100次交易後剩下原資金8.3% = [1.2*(1-0.003-0.001425)]^50 * [0.8*(1-0.003-0.001425)]^50,所以想要利用停利與停損短線操作的人,要深思,你是否那麼有把握猜對的次數會比猜錯的次數多。

2004/01/15

房貸,銀行不會告訴你的事

向銀行貸款買房子對很多人而言,是完成人生購屋夢想的唯一方法,但是很少有人會告訴你下面我要說的事,太早向銀行貸款買房子,是很多人這輩子很難有錢的原因。先享受後付款永遠是不利於財富累積的,這也包括信用卡消費,信用卡由於利率極高,約20%,大家較容易理解它的壞處有多大;房貸雖然利率較低,但是金額龐大時間又長,它對財富累積成長的壞處也很大,但是不易理解它的壞處。

2004/01/14

投資理財規劃DIY自己來(六)

確實執行自己定下的改進步驟(增加收入減少支出),你應該漸漸有錢可以開始投資,一但開始投資,很重要的是要定期監督與注意你的投資組合的變化,你應該每月至少總結一次目前的所有投資狀況,特別要注意你的投資組合的比例分配,與各個投資項目的現狀,每項投資都應該在投資前寫下,你投資該項或該公司的理由,並預想如果理由不再成立時,或在什麼時機,你會打算結束該投資,每月總結投資狀況時也應該寫出下個月的投資行為執行準則,例如xx公司出現某問題,你認為原始投資理由已不成立了,要在當月執行準則中寫下在次月以何種價位出清,屆時就要按照自己月初設定的準則來確實執行,不要又因為價格突然的反彈,心中又遲疑是否要再等下去。對自己的投資原則應該要有所堅持,切實執行,你可以漸漸調整自己的原則,如果你聽到較好或較有效的投資原則,但是一旦依據當時的自己的知識,做出該月的執行準則,就要執行,要改也要到下次再調整,最忌諱人云亦云,盲目跟風。

2004/01/13

為什麼我們喜歡所投資的公司買回庫藏股?

這其實至少有兩個原因,兩個都是很簡單的數學,你也可以說這是某種會計手法。我們喜歡所投資的公司買回庫藏股有個前提,就是我們打算長期的持有該公司的股權,長期表示至少持有十年,甚至永遠。

2004/01/12

培養自己判斷趨勢的能力

今天看到一篇今週刊上一篇研判2004年投資方式的文章,覺得很有意思,到不是因為它的結論有部分與我之前的想法類似,而是覺得一位投資人除了多讀多聽,很重要的是要培養自己判斷趨勢的能力,多思考多聯想,許多投資的機會就藏在很平凡的消息與新聞中,例如這文章說,不要買債卷與債卷基金,因為雖然中央銀行信誓旦旦說1年內沒有升息的打算,其實欲蓋彌張,更表示利率的反轉即將到來,雖不是馬上,但已經不遠。另一個建議是不要投資不動產,原因是台灣人口結構基本的改變已經到來,不久前的新聞才說,未來每個年輕人要養2個老人,青年人口下降表示房地產需求減少,加上勞力密集產業外移大陸,短期內房地產需求沒有上升的跡象,不是適合長期投資的項目。相反的老年人口的增加趨勢明顯,老人與健康相關產業必定會蓬勃發展。想成為好投資人就要對每個讀到的社會新聞與趨勢,培養與練習判斷什麼產業會獲利,什麼產業會不利的能力。

2004/01/11

為什麼不需要太高興?

發行ECB成功為什麼不需要太高興,上次講的似乎不夠清楚。當然我也能認同這不是壞消息,但是消息的好壞要看是跟什麼比,也就是投資人心裏的那把尺,你到底在找什麼樣的投資機會,會影響到你是否覺得這是個好消息。表面上看來,發行ECB有一些好處,一是可以比發行無擔保公司債付較少的利息,二是若股價永遠漲不到轉換價格就不需付出債權轉換股權的代價,三是表示有人覺得股價可以漲到轉換價格,雖然因為第二點的關係,公司經營者認為不太可能。如果是短線的投機者可能會覺得,這表示一個現在買入,漲到轉換價格前賣出的投機機會,他當然覺得是好消息。但是如果我們是要學習巴菲特長期投資10年以上的話,這個消息就該用不同的面向來分析了,當然發行成功比發行不成功好,溢價比折價好,但對現有股東與長期投資者而言沒有實質利益,甚至還有被股權稀釋的潛在危機。也就是說,如果溢價30%發行,且在發行期限內最後漲了60%,對長期股東而言60%的利潤就有部分要與ECB買家分享,當ECB買家轉換時,股價就會像除權時一樣因為股權稀釋而調整價格。所以對長期投資者而言,一間發行ECB的公司與一間不需舉債且買回庫藏股的公司比較,假如獲利前景類似,當然應該投資後者,因為股權比例不但不會被稀釋,反而會上昇。從另一方面來看,公司經營者有多種籌資的方式,公司如果債信極好,就能用很低的利率發行無擔保公司債,或者發行有擔保公司債;如果公司前景真的很好,還可以洽買家發行溢價的現金增資,這樣完全不用付利息,且溢價部份馬上加入股東權益成為公績金,等於所有現有股東都享受到溢價現金增資的好處,但這樣做的壞處是股本馬上膨脹,營業績效成長的壓力較大。公司經營者選擇發ECB,可能表示債信不好,單獨發公司債利率太高付不起;可能表示營業績效成長不看好,現金增資會造成每股盈餘大幅下降;選擇發ECB可以借到錢,又把股本膨脹的問題隱藏在未來,短期的營業績效不會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個長期投資者,發ECB有可能是件值得注意的現象,它不完全是件好事,可能需要進一步仔細了解營運狀況。

2004/01/10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定價出現溢價有什麼好特別高興?

海外可轉換公司債(ECB)定價出現溢價有什麼好特別高興?
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轉換價格(ECB)定價出現溢價,是正常的現象,有什麼好慶祝高興的,如果是現金增資定價溢價,還比較有意思,對公司原有股東而言,發行海外可轉換公司債定價出現溢價,這溢價部分並沒有增加公司的股東權益,發行公司債取得的現金,只會增加資產負債上的負債,並不能轉為公司的股東權益,也就是說可轉換公司債到期公司就要償還負債。而可轉換公司債的轉換價格是額外給買家的附帶好處,當公司股價真的超過轉換價格,買家可以用該價格將此債權轉為股權,這會造成股本膨脹,因為只有市價高於轉換價格時買家執行轉換才有利可圖,也才會執行轉換,等於公司以當時的市價用原設的轉換價格折價發行現金增資,折價的部分就相當是所有股東的股權一起被稀釋掉了。簡單說發行轉換公司債,若公司股價始終沒超過轉換價格,則他是一筆要圜的貸款/長期負債,一旦公司股價超過轉換價格,全體股東就要忍受可轉換公司債的買家用折價買入公司股權,平白股權被稀釋損失。所以可轉換公司債轉換價格定價出現溢價是正常的現象,沒能定高才是大問題,沒什麼好慶祝的,難道你會因為公司去貸款成功就大肆慶祝嗎?

2004/01/09

股市下跌後又再度回升,投資人要如何自處

一個月前,股市在上昇後拉回,股市一面慘綠,還記得當時在日誌中紀錄,股 市下跌造成自己的惶恐,那種埋怨自己為何沒在高點賣出,害怕自己就要錯失 賣出的良機的心情,是否要在下跌後再殺出的疑惑;投資人要謹記自己當時恐 懼的心情,才能在市場一面大好的現在這時候,在大部分人在貪心的時候,適 當的作出股票的處理,市場一面大好的時候是選擇調整自己持股的好時機,手 上已顯示失去利基,或有更佳投資對象的股票,應該賣出轉為現金,靜待下一 次的股市下跌。我們不需完美的轉折點,只要確定自己,不因市場貪心而買進 ,不因市場恐懼而賣出。常常回想自己過去的經驗,在每一次的後悔中檢討, 確保下次不要犯相似的錯誤,所以人家常說,沒有經歷過一次股市泡沫還能持 續生存下來的經驗,還不能算是有經驗。

2004/01/08

如何投資今年的年終獎金才最好?

清償你的高利率債務是你年終獎金的第一選擇,如果你沒有任何高於10%利率的債務,將年終獎金拿來投資股市才是合理的選擇,因為大部分人的投資績效都不到10%的年報酬率,所以不應該負債投資。如果要投資,現在剛領到年終獎金時也不是時機,通常股市元月效應表示市場太熱絡,年初時對未來一年也常過於樂觀,一般而言,此時股市交易量太大表示大家一窩蜂投入股市,價格會較高,雖然你也可以賺到個波段,也很可能成為最後進場的呆子,買在最高點。先保留現金靜待熱潮過去,交易量下降,大家對未來一年過度悲觀時再進場買在低點,以今年來看在320選舉之前不乏有壞消息出現,會讓大家極度悲觀的時候,應該先選好優質公司,耐心等待政治壞消息出現隱影響股市的時機,屆時大家都在觀望害怕恐懼之時,勇敢貪心地全力買進大打折的優質公司股票。元月份由於投信、券商、保險公司、金控公司都知道大家有這筆年終獎金不知道如何使用,這些公司又是媒體的廣告商,他們自然會想辦法營造自己的商品是元月時最好的投資選擇的印象,並要鼓勵大家拿出年終獎金投資他們的商品而非消費掉,他們會刻意營造股市良好的氣氛,樂觀的展望新的一年,由於沒有第一季的資料可做比較,通常可以很輕鬆地釋出樂觀的預估,所以媒體上也會較少出現負面的消息,但這些都只是心理上的影響,當真實的營運數字在二月公佈,刻意營造的樂觀自然會消散。耐心等待。

2004/01/07

投資理財規劃DIY自己來(五)

做好分析,了解自己的財務缺點之後,就要確實執行自己設定的改進計劃,這也是最不易做到的一步,知易行難,人都是有惰性的,也都是容易被慾望衝昏頭的。有一些方式可以幫助,第一是把計劃寫下來,而且寫的越多越仔細越好,不要只是我要節省支出,而是要詳細到每天要節省支出到幾元。第二是把計劃隨身帶著,隨時提醒自己,例如放在皮夾內,每次付錢都要看到,並提醒自己這真是符合我的改進計劃的支出嗎?第三是把計劃告訴你的配偶或親友,與他們打賭你一定可以做到,要求他們幫助提醒你。對增加收入與投資也是一樣,詳細寫出你要執行的步驟,例如隨時尋找寫稿投稿的機會,平時磨練自己的文筆,注意鄰居是否需要短暫託兒服務或清潔服務等。投資則要隨時增加自己對投資工具的了解,多讀書學習,不論是哪種投資工具,越懂就越容易賺錢,是不變的道理。每天要紀錄每天的進度,在各個項目的進展與變化,每月再做一次統計,看每月的進度與變化趨勢,再設定合理的每月每天目標,與下一個改進步驟。

2004/01/05

現在是不是投資xxx的適當時機?

網路上常常可以看到這類的問題,希望其他更有經驗人能幫他做出投資的判斷,我的原則是不回答這類實際的操作問題。原因是巴菲特曾經有個小故事,他的一位朋友與他聊到某個郵局的某種郵票,巴菲特告訴他,這個郵票很值得投資,並分析其原因給他聽,說完之後巴菲特沒有馬上行動,隔天巴菲特要去郵局買這種郵票時,卻發現跑了很多郵局,都只能買到少量的這種郵票,似乎有人先一步搶購了許多。巴菲特從這個經驗中學到,不要向任何人洩漏你的投資決定,那只會讓你的獲利減少。任何自私自利的人,都應該能理解,聰明的投資人是不會大張旗鼓的說出自己的投資決定與決策,那是投資人至高無上的秘密,會拿出來講的人,大概就是希望你來檯轎的人,可能他已經先低價吃貨很久了,要倒貨了才會大張旗鼓宣傳。只有自己培養獨立判斷的習慣,在一次次的成功與失敗後,不斷檢討改進,才能自己回答以上的問題,投資理財這條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2004/01/04

理財與減肥相似的地方

為什麼我要將減肥與理財放在一起比較呢?因為身體健康與財務健康是現代人生活快樂的兩大基石。而肥胖是現代人最常見不過的健康問題,報章雜誌隨時可以見到許多減肥的專欄,或是介紹各種減肥產品的節目,減肥簡直就是永遠沒有終點的戰爭,不論男女老幼,人人都想要再瘦一點,幾乎所有的產品都宣稱它有神奇的減肥效果,可以快速輕鬆的幫你減輕體重,只要你買它的產品並長期的使用。可是我們卻常發現,這些產品用到我身上卻都沒效,或者效果不能持久,更糟的是,有時候還造成身體永久的傷害,其實我們未嘗不知道減肥之道無他,多運動少吃東西,無奈我們卻無法做到,想倚賴外來的藥物或祕方,想快速達到健肥效果,卻適得其反。這跟現代人理財所遇到的問題實在很像,電視報章隨時可以見到許多理財的專欄,告訴你現在買什麼做什麼可以最快賺到最多錢,只要你買他們的會員,或是買他們的基金,只要長期加入會員,或定期定額長期持有基金就可以輕鬆賺到很多錢,可是身邊朋友或自己投資後卻不乏失敗的例子,其實我們未嘗不知道理財之道無他,減少消費支出慾望才能存錢開始投資,不要聽信消息明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要自己多研究,要自己多增加知識,要自己能判斷才能理財成功,如果對方不想讓你看懂搞懂,跟你說這個很難很複雜你不需要知道,他大慨就有難言之隱,不要冒未知的風險去投資,少賠就是賺錢的開始,只是知道這麼簡單的道理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大部分的人卻還是不斷追逐明牌秘方,真是飛蛾撲火至死無悔啊。

2004/01/03

投資理財規劃服務內容

你是否覺得銀行金控公司的理財專員,其實只是金控公司的業務員,業務員僅是一個「說明者」,並不能完全站在你的利益的角度來為你規劃財務。畢竟他們領的是金控公司的薪水,還有你購買的產品的佣金,甚至還有許多公司指定的最低銷售業績額度,某種程度上你總是得擔心是否被強迫推銷了不適合的產品。

獨立的理財規劃師(顧問)則不同,他們不從銀行金控公司的產品銷售佣金,避免了與你的理財目標最大的利益衝突,他們只領取你給他們的顧問服務費,所以會以你的需要為第一考量來為你做規劃,你可以從獨立的理財規劃師獲得金控公司不會告訴你的事,例如他們產品的缺點與風險。就類似像你看醫生的時候,當醫生的診斷需要你做出重大的醫療決定時,例如動手術與否,你最好先尋求第二意見再做決定;當你面對人生中重要的財務決定時,你也應該聽一聽不同角度的第二意見,相對於銀行金控公司的產品說明與推薦,先聽聽獨立的理財規劃師的意見會是個不錯的決定。

投資理財規劃服務內容(300元)
1.提供個人資產負債表範本,並幫助你學會如何自己做好資產負債表。
2.提供個人損益表範本,並幫助你學會如何自己做好損益表(收入與支出日記帳)。
3.幫助你學會如何設定人生的目標與優先順序。
4.幫助你學會如何分析自己的資產負債表與損益表。
5.幫助你學會如何設定自己的投資理財的實際執行步驟。
6.幫助你o學會如何每月每日監控自己投資理財的執行結果。
7.不定期提供最新個人理財資料。
8.每月提供理財計劃的複查分析報告。(每月費用100元,可選購)


2004/01/02

速記華倫巴菲特投資十訣

速記華倫巴菲特投資十訣
1.股東報酬率十年穩定大於12%,越大越好。
2.資產報酬率十年穩定大於12%,越大越好,銀行保險業大於1%。
3.每股盈餘十年穩定上揚,越大越好。
4.財務保守,負債不超過每年淨利五倍,越小越好。
5.品牌產品或服務,有十年以上持久競爭優勢。
6.員工沒有工會。
7.相同產品或服務,能隨十年通貨膨脹而漲價。
8.公司十年保留盈餘能帶來的每股盈餘成長,越大越好。
9.公司有現金買回庫藏股。
10.公司十年股價與淨值同步上升。

摘自[和巴菲特同步買進],遠流出版社,Mary Buffet & David Clark著,陳正芬譯

2004/01/01

2003年投資理財績效如何?

2003年投資理財績效如何?每年對一年整體的投資理財目標與績效做個檢討,並對過去設定的目標做個調整,以訂定下一年合理的目標,是我們投資理財一族一定要做的事,去年做的好就給自己一點獎勵,做的不好就要記得警惕自己來年改進。以下是一位朋友的案例,2003年開始時淨資產415萬,一整年下來收入減支出,存下97萬,2003年底時淨資產598萬,淨資產的該年投資報酬率為(598-97-415)/415 = 20.7%,略低於去年設定的2003年底目標600萬。台灣股市去年2003/1/1收盤4524,2003/12/31收盤5890,成長率(5890-4524)/4524 = 30.2%。台灣五十指數2003/1/1收盤3317,2003/12/31收盤4522,成長率(4522-3317)/3317 = 36.3%。似乎如果多將資金放入台灣五十基金效果還會比自己操作還好,建議他在2004年將收中持股較差者,轉為0050台灣五十指數基金,至少應占總投資額20%。2004年年底的新財務目標為,收入減支出達100萬,淨資產達800萬。
關於作者:認證理財顧問黃柏仁,致力於上班族之理財規劃服務,按這裡到上班族投資理財部落格閱讀更多文章
網路轉載規定 任何實體出版轉載需事先取得同意